过去20年来,啤酒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1995年,啤酒产量跃居世界第二,到2002年则跃居世界一,并延续至今。
人均实际饮用啤酒超过100瓶?
1998年,啤酒总产量1987.67万千升,位居世界第二;20年后,啤酒产量已达到3812万千升,增长接近一倍,稳居世界榜首位置;而相比于建国之初0.7万千升的啤酒总产量,增长达到5400倍。
以每瓶500ml计算,2018年,年产啤酒已达到762.4亿瓶,相当于每年人均喝掉54瓶啤酒,或者说每周喝一瓶啤酒,综合未成年人和不饮酒人群的因素,的啤酒消费者年均饮用啤酒量或已超过100瓶。
山东人能喝啤酒
20年来,山东省始终占据着啤酒产量榜首,其产量一度接近于排名第二省份的二倍。1998年,山东是全国一一个啤酒产量在200万吨以上的省份。2013年,山东啤酒产量高达740.95万千升,占当年全国啤酒总产量的15.05%。
2018年,山东啤酒产量达到471.90万千升,相当于每个山东人一年喝掉94.39瓶啤酒,是全国人均啤酒饮用量的1.75倍,山东省实际酒类消费者年均饮用啤酒量或已接近200瓶。
究其原因,山东是国产啤酒早萌芽的地方之一,消费者对啤酒格外喜爱。从行业层面看,雪花啤酒、青岛啤酒都将山东视为战略竞争市场,二者常年以来的激烈竞争,客观上也促进了山东市场规模的增长。
“亚军”争夺激烈,北京市场从第二落至第十
相较山东稳坐啤酒产能一,产量排名第2、第3的省份变动较大,浙江、辽宁,北京、广东,黑龙江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等省市都曾上榜,在2010年终稳定为广东第2,河南第3。
产量“亚军”位置的激烈争夺,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雪花、青岛、燕京、百威等啤酒巨头主导的核心产能布局,其各自势力范围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啤酒产量规模。
广东、浙江、河南等省市的啤酒产能保持高位,也得益于千岛湖、珠江啤酒、金星啤酒等本土啤酒品牌的发展,这些品牌都是当地市场宠儿,长期以来贡献了可观的啤酒销量。
值得注意的是,北京市场位置的下滑幅度极大,1999年,北京曾短暂位居啤酒产能全国第2,随后掉头之下至今已经在10名开外,这也成为燕京啤酒近年发展的侧面写照。
规模企业已消失数千家
自90年代末开始,雪花、青岛、燕京、百威、嘉士伯等啤酒巨头先后经过多轮企业并购,朝日、三得利等外资也在此期间一度“大溃败”,国内啤酒规模以上企业从高峰的数千家,到2018年已经只有415家。至今国内啤酒市场排名前5企业市场份额以接近80%,其中雪花啤酒多年位居市场一,占比近30%。
取而代之的,则是在各地大量涌现的“工坊啤酒”。2008年,工坊啤酒以“CraftBeer”精酿啤酒概念被引入国内市场的形式,在2012年后迎来快速发展,至今已经达到数万家,甚至吸引了百威、青岛、珠江等啤酒企业的尝试。虽然多数精酿啤酒都以小微企业形式存在,但在丰富消费者选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越来越“会喝”的人
2013年,啤酒产业总产量达到历史高峰5061.5万千升。随后,由于啤酒产能整合和统计方法调整等原因,回落至2018年的3812.2万千升,行业已进入微增发展的阶段。
产量下降如此之大,是人变得不爱喝啤酒了?实际情况或许恰恰相反,在啤酒市场,品质型消费已成主流,消费者在“喝少”的同时,也喝得越来越好。
随着消费升级,国产啤酒品类出现快速扩张,从过去消费者熟知的三五元的“大绿棒”,到如今的黑啤、白啤、拉格、艾尔、无醇等,啤酒品类大大丰富,品质得到消费的认可,消费场景更加多元,曾经“利润卖不过水”的啤酒在中高端市场大展身手。
说到由消费升级、消费细分所带来的啤酒市场百花齐放,乌苏啤酒和泰山原浆在近年来的增长极具代表性。前者借助社交媒体传播,让“夺命大乌苏”的形象广为人知,走红之后甚至可以在啤酒巨头大本营市场取得一定销量,泰山原浆则依靠产品品质力和直营店模式,实现了全国化市场扩张。
进口啤酒占市场份额超过2%
此前与国产啤酒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进口啤酒,近年来增长势头十分明显,尤其是在中高档区间,已成为国产啤酒品牌的重要竞争对手。
2012年,进口啤酒11.0068万千升,增长超过70%,虽然经历了一轮行业洗牌,但至2018年,进口啤酒已经增长到82.1141万千升,增长近7倍,约占国内啤酒市场总量的2.1%。
我对加盟感兴趣,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!
(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)
我们立即与您沟通
温馨提示:
1.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, 请放心使用
7x24小时电话咨询
400-969-0565